01.总体态势:行业进入“稳中有进”的调整期
2024-2025年,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经历了由高速扩张向稳健发展的转型期。
在宏观经济趋缓、消费结构变化、文旅融合深化的背景下,行业整体增速放缓,但结构优化、内容升级与品牌分化趋势明显。
主题公园正在从“资本密集型”向“创新驱动型”转变,行业核心竞争力由“比规模”转向“比内容、比体验、比运营”。
02.结构变化:区域多极化与品牌梯度并行
东部沿海地区依旧是行业核心增长带,长三角、珠三角与京津冀形成高密集集群;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依托文化资源和政策支持,正加速形成多极联动、分层发展的新格局。
国际品牌稳健引领(如上海迪士尼、北京环球影城),本土品牌持续崛起(方特、长隆、欢乐谷、宋城、恐龙园等),呈现出“国际引领-本土追赶-区域创新”三层生态。
03.发展动能:文化+科技引领产业升级
科技赋能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驱动力。AI导览、VR/AR沉浸体验、数字孪生与智能运营系统的应用,使游客体验更加沉浸,园区运营更加高效。
与此同时,文化创新持续深化,传统文化、地域文化与IP叙事结合,推动主题公园从“游乐体验”向“文化场景”升级,形成中国特色的内容表达体系。
04.市场趋势:客流分化与消费重构
2024-2025年,游客总量略有下降,但结构性调整明显:
一线与强二线城市抗压性强,三四线市场分化加剧;
年轻与家庭客群仍为主力,但更加注重性价比与体验深度;
二次消费承压,园区正通过会员制、夜游经济与多业态融合激活消费潜力。“门票思维”正在让位于“体验经济”与“生态经营”。
05.运营趋势:从单体竞争到区域协同
城市群集聚效应明显,长三角、粤港澳、成渝、华中等区域正形成“主题公园-度假区-商业综合体”一体化发展格局。跨区域联动、品牌联票、夜游延时、轨道直达等模式,使文旅消费场景从“白天游”延伸为“全时体验”。行业正由“项目竞争”走向“生态共生”。
06.未来展望:质量重构与价值重塑
2026年,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将进入“增长放缓、结构优化、创新驱动”并行的新阶段。
行业竞争核心将聚焦于:
内容生态化:持续叙事与IP共建;
技术协同化:AI、数字孪生、物联网深度融入决策与体验;
资产轻量化:品牌授权、管理输出与合作投资成为新模式。
未来的中国主题公园,不仅是娱乐消费场所,更将成为文化传播平台、城市形象窗口与社会精神空间。
在“文化自信+科技创新”的双轮驱动下,中国主题公园正迈入一个以创新、文化与体验为核心竞争力的新时代。
*本文为“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”原创内容,如要引用请注明出处;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获取授权,并标明文章来源,否则视为侵权。